索 引 号: | 12370100004328724Y/2021-00256 | 主题分类: | 节能与资源综合利用 |
---|---|---|---|
成文日期: | 2021-10-29 | 发布日期: | 2021-10-29 |
发布机关: | 济南市机关事务服务中心 | 统一编号: | 无 |
标 题: | 济南市机关事务服务中心关于印发《济南市公共机构节约能源资源“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 ||
发文字号: | 济事管发〔2021〕11号 | 有 效 性: |
关于印发《济南市公共机构节约能源资源“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济事管发〔2021〕11号
市直各部门(单位),各区县公共机构节能管理部门:
现将《济南市公共机构节约能源资源“十四五”规划》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贯彻实施。
济南市机关事务服务中心
2021年10月29日
济南市公共机构节约能源资源“十四五”规划
为全面贯彻落实“双碳战略”,着力推动“十四五”时期济南市公共机构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以下统称公共机构节约能源资源)工作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公共机构节能条例》《“十四五”公共机构节约能源资源工作规划》《山东省公共机构节约能源资源“十四五”规划》和济南市有关政策法规,制定本规划。
一、公共机构节约能源资源取得新进展
(一)主要工作成效
“十三五”期间,全市各级公共机构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关于节约能源资源工作的部署要求,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为引领,紧紧围绕“打造四个中心,建设现代泉城”中心任务,以担当实干为责,以创新引领发展,基础性工作稳中有进,重点领域多点突破,推动了公共机构节约能源资源高质量发展,“十三五”各项节能指标圆满完成。
能源资源总量持续下降。2020年,全市公共机构能源消费总量21.64万吨标准煤,水资源消费总量2214.67万立方米,分别是省机关事务局下达总量目标的80%、89.7%,总量目标控制较为得力。
能源资源利用效率稳步提升。2020年,全市公共机构人均综合能耗221.52千克标准煤、单位建筑面积能耗13.05千克标准煤/平方米、人均用水量22.68立方米,与2015年相比分别下降20.4%、13.86%、17.83%,超额完成省机关事务局下达的分别下降11%、10%、15%的强度目标。
能源消费结构趋势向好。2020年,全市公共机构能源消费中,煤炭(含热力)占47.05%,电力占38.9%,油类(汽油、柴油)占7.77%,天然气占6.15%,液化气0.07%,其他0.06%。与2015年相比,电力占比逐年上升,煤炭比重大幅下降,能源消费结构日趋优化。
(二)工作进展
——以节约型机关建设为主线的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扎实推进节约型机关创建,全市建成节约型机关222家,占县级及以上党政机关的33%,超额完成既定目标。围绕标准要求,健全完善制度措施,协调推进机制有序运转;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绿色办公及反食品浪费蔚然成风;全面贯彻《济南市生活垃圾减量与分类管理条例》,党政机关生活垃圾分类实现全面覆盖;扎实开展节约能源资源宣传实践活动,形成绿色低碳发展浓厚氛围。
——以试点示范创建为牵引的重点工程引领作用显著增强。“十三五”期间,全市创建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88家,其中国家级11家,省级18家,市级示范单位59家。建成省级节水型单位75家,市级节水型单位55家。组织开展合同能源管理试点探索,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50余个,引入社会资金8000余万元。全国公共机构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2019年重点工作推进会议在我市召开,安排部署工作任务,进行经验交流和现场观摩。推进“两化融合”试点,圆满完成省级能耗定额试点任务,建设节能监管系统50个,实现对331家公共机构用能实时监测。
——以挖潜增效为目标的绿色化节能改造进程明显增速。坚持通过科技挖潜与推广新能源新技术新产品相结合,实施绿色化节能改造。全市实施围护结构、供热、空调通风改造279.82万平方米;建设太阳能光伏电站109个,装机容量5481KW;建设太阳能热水项目80个,集热面积5.6万平方米;淘汰燃煤锅炉178台,改造燃煤锅炉915蒸吨;开发地源、水源、空气源热泵75个;推广高效照明灯具26万余支;建设充电设施1970套,推广新能源汽车1863台。
——以强化节能管理为主要内容的基础能力不断提升。修订了《济南市公共机构节能监督考核办法》等制度规定,监督考核机制进一步完善。积极开展业务培训,各级公共机构累计组织培训210期,培训2.4万人次,节能管理人员和统计员素质能力有了进一步提升。注重创新宣传方式,拓展宣传渠道,形成了以网站、微信等新媒体为主,传统媒体相结合的宣传体系,增强了公共机构节能影响力。
二、“十四五”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准确把握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对公共机构节约能源资源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聚焦绿色低碳发展目标,立足公共机构实际,完善体制机制,提升治理能力,强化创新驱动,扎实推进公共机构节约能源资源工作高质量发展,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充分发挥公共机构的示范引领作用。
(二)基本原则
——坚持系统观念、重点推进。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节能主管部门有关要求和市委、市政府部署,协调推进党政机关和教科文卫体系统的节约能源资源工作,突出节能降碳主题,抓好重点领域、重点用能单位节约能源资源工作。
——坚持绿色转型、创新驱动。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加速绿色低碳转型,强化理念创新、管理创新、科技创新,提升能效水平。
——坚持分类施策、因地制宜。区分地区差异和系统实际,研究不同类型公共机构用能规律,因地因情精准施策,分级分类设定标准,采取更具针对性的措施。
——坚持市场导向、多方协同。鼓励引入社会资本,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合同节水管理等市场化模式,形成政府引导、机构履责、企业支撑、全员参与的发展局面。
(三)主要目标
聚焦绿色低碳发展目标,实施绿色低碳引领行动,完善协同保障和支撑体系,实现公共机构节约能源资源高质量发展。实施公共机构能源和水资源消费总量与强度双控,全市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23万吨标准煤,用水总量控制在2150万立方米,碳排放总量控制在103万吨。以2020年为基数,2025年公共机构单位建筑面积能耗下降5.5%、人均综合能耗下降6%,人均用水量下降6%,单位建筑面积碳排放下降7.5%。
三、实施绿色低碳引领行动
(一)低碳转型引领。将低碳发展理念融入公共机构节约能源资源各方面和全过程,明确碳达峰目标和实现路径,组织开展公共机构碳排放量统计。研究制定节能降碳政策规定,建立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目标分解落实机制。开展公共机构绿色低碳试点,积极推广先进适用的低碳技术和管理模式。
(二)绿色改造引领。加大公共机构能源审计力度,明确节能改造方向,持续开展围护结构、照明、电梯、空调等综合型用能系统和设施设备节能改造。推进燃煤锅炉节能环保综合改造,实施供热系统计量推广应用。开展绿色食堂建设,推广应用高效油烟净化等节能环保设备。实施数据中心节能改造,大幅提升数据中心能效水平,大型、超大型数据中心运行电能利用效率(PUE值)下降到1.3以下。积极开展绿色建筑创建行动,大力推动既有建筑通过节能改造达到绿色建筑标准。
(三)能源替代引领。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实施煤炭消费减量,优先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替代煤炭消费。推广集中供热,未覆盖的地区鼓励使用电、天然气及生物质能等替代煤炭供暖。加大风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和热泵、高效储能技术推广力度,抓好太阳能光伏、光热等项目建设,提高可再生能源消费比重。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和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项目,为公务出行提供保障服务。
(四)垃圾分类引领。加大《济南市生活垃圾减量与分类管理条例》宣传贯彻力度,指导各级公共机构巩固既有工作成效,落实生活垃圾源头减量措施,推动生活垃圾分类往更高层次发展。严格执行国家关于塑料污染治理要求,推动公共机构逐步停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制品,推广应用环保布袋、纸袋等非塑产品和可降解、可重复使用的绿色塑料制品。广泛开展志愿服务行动,带动家庭、社区共同开展生活垃圾分类。
(五)绿色办公引领。规范集约使用办公用房和土地,合理利用地上、地下空间资源,统筹调剂避免浪费。严格执行我市《关于制止办公室浪费的八条措施的通知》,推行纸张双面打印和无纸化办公,减少纸质文件、资料印发数量。倡导使用再生纸、再生耗材等循环再生办公用品,限制使用一次性办公用品。充分采用自然采光,实现高效照明光源使用率100%。合理控制室内温度,严格执行空调温度设定标准。加强重点用能设施设备管理,规范办公用品使用,制止办公室浪费行为。积极推进单位内部节水护水,实施管网改造和节水器具推广应用,组织开展节水型单位创建。抓好内部绿化,采取见缝插绿、身边添绿、屋顶铺绿等方式,提高单位庭院绿化率,营造绿色办公环境。
(六)示范创建引领。深入开展节约型机关创建行动,健全节约型机关常态化、长效化机制,确保2022年底前全市70%的党政机关、2025年底前80%以上党政机关达到标准要求,建成节约型机关。抓好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创建,组织各级公共机构争创省级以上示范单位和能效、水效领跑者,确保实现“县县有示范”目标。遴选创建50家市级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加大绿色低碳循环新技术、新产品推广示范力度,持续开展公共机构先进适用技术遴选和能源资源节约示范案例推介。
(七)反食品浪费引领。常态化开展“光盘行动”等反食品浪费活动,制止公共机构食堂餐饮浪费,加强食品采购、储存、加工等环节减损管理,抓好用餐节约。实施公共机构反食品浪费工作成效评估和通报制度,将反食品浪费纳入公共机构节约能源资源考核和节约型机关创建等活动。推动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鼓励有条件的公共机构使用餐厨垃圾就地资源化处理设备。
(八)绿色生活引领。加大绿色采购力度,带头采购节能、低碳、节水、环保、再生等绿色产品,优先采购秸秆环保板材等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将能源资源节约管理目标和服务要求嵌入物业、餐饮、能源托管等服务采购需求。持续开展绿色出行行动,积极倡导“1358”绿色出行方式。培养绿色消费理念,带动家庭和社会节约用能用水、购买绿色产品,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抵制过度包装产品。
(九)绿色文化引领。注重创新形式,丰富内容,突出重点,做强做实公共机构节约能源资源宣传,引导干部职工增强节约意识、资源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培养爱惜资源、珍惜能源的良好习惯,全面建构公共机构节约文化。重点抓好全国节能宣传周、全国低碳日、世界环境日、世界粮食日等主题宣传活动,传递绿色发展理念,突出节约价值导向,培育绿色文化。
四、完善支撑保障体系
(一)标准化体系。认真贯彻落实节约能源法、反食品浪费法等法律法规,依据全省节能规划相关要求,建立健全碳排放管理、反食品浪费、重点用能单位管理等制度,落实能耗定额标准推广使用,形成较为完备的制度标准体系并加以落实。
(二)信息化体系。继续推进以能耗监管平台为重点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不断完善系统功能,扩大监管范围,实现能源资源分户、分类、分项计量,加强对重点用能单位的实时用能监管。完善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费统计调查制度,规范能源资源消费及碳排放数据统计,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分析公共机构用能、用水和碳排放特征及水平,强化数据分析结果应用,为科学决策、精准施策提供有力支撑。
(三)目标管理体系。推行节能目标双控与定额相结合的管理方式,各区县实行能耗总量和强度双控管理,适时扩大能耗定额试点,市本级公共机构实行能耗定额管理。建立健全公共机构节约能源资源考核制度,推动公共机构节约能源资源工作纳入文明单位、模范机关等创建指标体系。
(四)协同推进体系。加强组织协调,逐步理顺机构改革新形势下的公共机构节能管理体制,落实牵头部门,形成职能部门主抓、有关部门配合的共同推进机制。进一步加强节能联络员、统计员队伍建设,夯实公共机构主体责任,发挥节能服务公司、物业服务企业等社会力量作用,促进能源资源节约共治共享。
(五)资金保障体系。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合理配置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健全完善制度,研究激励措施,鼓励采用合同能源管理、合同节水管理、能源托管等市场化服务模式,调动社会资本参与公共机构节约能源资源工作。
(六)能力提升体系。探索“互联网+公共机构节约能源资源工作”模式,加大互联网技术在计量监测、统计分析、宣传培训等方面的应用。健全节能培训机制,在积极组织节能管理人员参加上级节能主管部门培训的基础上,探索与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合作等方式开展培训,提升培训层次和质量。